濮阳市油田第四小学开展“非遗传承”主题活动

濮阳 更新于:2025-04-01 12:05
  • 叶子49411
    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同时为麦秆画的传承注入新的生机。3月30日,濮阳市油田第四小学四(9)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秘麦秆画,传承非遗文化”主题活动。

    一早,队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濮阳市瑞丽麦秆画艺术馆,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聂远征老先生。在艺术馆的展厅里,聂老先生首先为队员们播放了精心制作的麦秆画文化纪录片。麦秆画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聂老指着展柜里的一件件精美作品介绍,这些看似简单的画作,从选材到完成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普通的麦秆要经过药水浸泡、高温蒸煮、漂白、熏蒸等处理,再经过剖、削、剪、刻等精细加工,才能成为作画的材料。

    今年恰逢农历蛇年,聂老特意为队员们设计了制作麦秆小蛇的体验活动。队员们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先用剪刀将处理好的麦秆剪成鳞片状,再用特制胶水一片片粘贴,最后用电烙笔进行烫金处理。“注意力度要均匀,动作要轻柔。”聂老一边示范一边提醒。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麦秆小蛇在队员们手中“诞生”了。聂老还为每件作品亲笔题写“灵蛇献瑞”的祝福语并签名留念。

    接着,队员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古色古香的古城路,在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华平老师的店铺里观看了荣获国家专利的立体麦秆画作品。听到工作人员讲起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宣传“麦秆画”,争做非遗小传人。返校后,队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小队编辑制作了《神奇的麦秆画》短视频,在抖音和视频号平台获得500+播放量。有的小队以“节气”和“生肖”为题,开启了微型麦秆画制作。在这万紫千红的春日,队员们又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街头、社区、公园,讲述着,宣传着非遗小作品。

    感受非遗魅力,传承文化根脉。通过这次活动,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泥土与生活的故事,体验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濮阳市油田第四小学全体师生定会借对非遗文化的热爱,让非遗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为传统文化传承添砖加瓦。

    来源:濮阳市油田第四小学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