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师高山4S9
1996年。离休的铁瑛将军正在家里看报纸。就在这时,女婿走了进来。女婿说:爸!你能不能给我儿子安排个工作。铁瑛将军不悦的说:找工作是好事,但要自力更生,不能走后门。
主要信源:(濮阳党史——【廉洁故事】信仰似铁 品行如瑛——少将铁瑛的本色人生)
铁瑛出生于河北农村普通家庭,从小展现出过人聪慧。
1934年考入保定师范时,这个十八岁青年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重大转折。
当时华北局势动荡,日本势力不断渗透,国民政府却采取绥靖政策。
目睹此景的铁瑛与同学们多次组织游行,在保定街头高呼抗日口号。
这些举动引起中共地下组织注意,经过半年考察,这位热血青年在1935年正式加入共青团。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铁瑛受组织派遣前往西安。
在西北军驻地,他展现出超乎年龄的统战工作能力。
白天穿着灰布军装与官兵同吃同住,夜晚整理情报撰写报告。
通过与杨虎城旧部的深入接触,成功争取到多个营级单位支持抗日统一战线。
这段经历让他在1937年底通过组织考验,成为正式党员。
1940年从延安抗大进修结束后,铁瑛被派往山东抗日根据地。
在沂蒙山区,他带领武工队创造性地开展"地雷战+宣传战"的混合战术,两年间成功拔除日军据点11处。
1943年调任鲁中军区敌工部长期间,他策划的伪军策反计划使日军两个整编中队倒戈,此事被收录进《八路军战史》。
新中国成立后,铁瑛转战上海公安战线。
当时上海潜伏着大量国民党特务,他主持设计的三级联防制度,在1950年反特行动中破获敌特组织23个。
1955年调任舟山要塞区期间,正值台海局势紧张。
他首创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在1958年金门炮战中有效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袭扰行动。
据《当代中国军事》记载,该防御模式后被多个沿海军区借鉴。
1977年出任浙江省委书记时,铁瑛面对的是计划经济的困局。
全省工业产值连续三年负增长,温州地区出现大规模逃港现象。
在中央支持下,他力排众议推行"四个允许"政策:允许个体经营、允许长途贩运、允许私人办厂、允许承包到户。
1979年,全国首家个体工商户"章华妹"在温州诞生,这个载入改革史册的事件背后,是铁瑛顶着"走资本主义道路"压力签发的001号营业执照。
在推进经济改革同时,铁瑛对党风建设毫不松懈。
1978年冬,机关事务局按规定给领导配发取暖煤。
他坚持只领普通干部份额,退回的300斤煤炭转送给省委幼儿园。
1980年其女婿想为儿子安排工作,铁瑛在家庭会议上明确表态:"权力姓公不姓私,今天开这个口子,明天制度就成筛子。"
此事被记录在《浙江组织工作年鉴》,成为干部教育典型案例。
对待违法乱纪现象,铁瑛始终铁面无私。
1982年处理开国少将熊应堂之子案件时,面对多方说情毫不动摇。
他批示:"法律面前无特殊公民",最终两名罪犯依法判处死刑。
据浙江省高院档案记载,该案审理期间收到说情信47封,铁瑛全部转交纪委备案。
从1983年开始,铁瑛着力推动乡镇企业改革。
在绍兴,他支持鲁冠球将农机修配社转型为万向节厂;在宁波,他促成"衬衫大王"步鑫生打破"大锅饭"制度。
到1985年卸任时,浙江私营经济占比从1978年的0.3%跃升至17.6%,为全国改革提供了重要范本。
退休后的铁瑛保持简朴作风,住在杭州凤起路老式单元房。
2001年南方水灾,他将积攒的10万元存款全部捐出。
2009年2月病逝时,遗嘱要求丧事从简,骨灰撒入钱塘江。
浙江日报次日头版报道称:"这位93岁老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铁瑛的故事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
从抗日烽火中的热血青年,到改革开放前沿的开拓者,每个历史转折点都留下他坚实的足迹。
那些发黄的档案资料里,记录着这个河北汉子如何用六十年光阴,在时代洪流中书写对信仰的忠诚。
当今天的人们漫步在杭州武林广场,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或许不会想到,这座现代化都市的基因里,深藏着一位老共产党员毕生的坚守与奉献。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